天津機械加工的五金大型焊接件的焊接方式分為平焊、立焊、橫焊和仰焊四種。應根據焊接工件的結構、形狀、體積和所處位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焊接方式。
平焊時,焊縫處于水平位置,操作技術容易掌握,采用焊條直徑可大些,生產效率高,但容易出現熔渣和鐵水分不清的現象。焊接所用的運條方法均成直線形,焊件若需兩面焊時,焊接正面焊縫,運條速度反應慢些,以獲得較大的深度和寬度;焊反面焊縫時,則運條速度要快些,使焊縫寬度小些。
立焊和橫焊時,由于熔化的金屬自重下淌,產生未焊透和焊瘤等缺陷,所以要用較小直徑的焊條和較短的電弧焊接。焊接電流要比平焊時小12%。
仰焊操作難度高,焊接時要采用較小直徑的焊條,用最短的電弧焊接。
五金大型焊接件的焊接原理:
預熱
預熱能降低焊后冷卻速度[1] ,有利于降低中碳鋼熱影響區的最高硬度,防止產生冷裂紋,這是焊接中碳鋼的主要工藝措施。預熱還能改善接頭塑性,減小焊后殘余應力。通常,35和45鋼的預熱溫度為150~250℃。含碳量再高或者因厚度和剛度很大,裂紋傾向大時,可將預熱溫度提高至250~400℃。
若焊件太大,整體預熱有困難時,可進行局部預熱,局部預熱的加熱范圍為焊口兩側各150~200mm。
焊條條件
許可時優先選用酸性焊條。
坡口形式
將焊件盡量開成U形坡口式進行焊接。如果是鑄件缺陷,鏟挖出的坡口外形應圓滑,其目的是減少母材熔入焊縫金屬中的比例,以降低焊縫中的含碳量,防止裂紋產生。
工藝參數
由于母材熔化到第一層焊縫金屬中的比例最高達30%左右,所以第一層焊縫焊接時,應盡量采用小電流、慢焊接速度,以減小母材的熔深,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灼傷(電流過大時母材被燒傷)。
熱處理
焊后應在200-350℃下保溫2-6小時,進一步減緩冷卻速度,增加塑性、韌性,并減小淬硬傾向,消除接頭內的擴散氫。所以,焊接時不能在過冷的環境或雨中進行。焊后最好對焊件立即進行消除應力熱處理,特別是對于大厚度焊件、高剛性結構件以及嚴厲條件下(動載荷或沖擊載荷)工作的焊件更應如此。焊后消除應力的回火溫度為600~650℃,保溫1-2h,然后隨爐冷卻。
若焊后不能進行消除應力熱處理,應立即進行后熱處理。